這是拍片的第三週
我的時間已經錯亂,整個過程好像太快又太慢,感覺我們才剛來不久,怎麼就只剩幾個禮拜暑假就要過完了。今天距離殺青還有23天,原來我們已經拍了兩個多禮拜了,已經過了一半了呀。
我們真的有變厲害嗎,還是只有學會怎麼訂便當呢?
燈光二助Q跟我說,不管是技術組還是製片組,就是要讓人考不倒你,當你發生什麼突發狀況都可以應付的時候,你就贏了,可以勝任這份工作了。我想,以後置換成其他工作也是如此吧。
燈光指導U哥在拍攝空檔對我們一群實習生說。「你們啊,真的要有滿腔的熱血再來做這行吧。那個血,要割下去噴出來都是熱的再來做。」邊說邊作勢比劃著割手腕。他們說,這行真的不是普通的累。
已經聽到好多大哥跟我們經驗甘苦談,說著這個產業比較不為人所見的一面。
「台灣『沒有』影視產業。」這次擔任側拍之一的阿文這樣跟我說。台灣的影視環境不好,保障影視業的制度還不夠完善,薪水低、工時又長,很多外國人要來台灣拍片,因為台灣人力成本低。
雖然跟其他的台灣電視連續劇、節目比起來,台灣拍電影已經算是比較有制度一點的、生活品質較好一點的,但跟算時間班數“八六六四”去算錢的廣告拍攝比還是差一截。很多人都跟我說,如果以後之的要走這行,不要留在台灣,市場太小、拍攝規模小、政府不夠重視....。
趕快學好英文,出國去。他們這麼說。
我為什麼會喜歡拍片的感覺?
因為很像在辦營隊時那種所有人患難與共、同甘共苦的感覺。辦營隊總是熱熱鬧鬧,大家在當下都全神貫注在一件事上,我就是喜歡這種一群人同心的感覺。然而,熱血轟轟鬧鬧的結束之後,回家總是會被那種歡騰後的寂靜席捲,大家雖然看似熱潮過後一陣子反差與失落極大。但總不能一直一直的辦宿營下去吧,太累人了。
辦過多次營隊之後漸漸習慣那種心情落差,但卻總是不太能接受最後這個結果:我們擁有的就只有過程,結果的產出只有你開心、我開心、大家開心,好,然後各自回家。簡而言之就是沒有一個實質的、可以被量化、可以留下的實體。辦一次還好,那是與大家歡樂的回憶,也可以從與人合作的過程中練自己;兩次三次之後,就會開始想,美好的回憶固然是珍貴的,但我的大學生活與力氣難道就要這樣全部花費在這個會隨時間消逝的活動上嗎?
而拍片這件事,好像正好滿足了營隊沒有辦法給我的那種期待:一群同心的人,共同創造出一個東西。雖然可能是因為這只是個實習,我還沒有工作壓力以及經濟壓力,未來也還不確定要不要走這一行,所以才會以如此輕鬆地角度看待這件事。但不可否認的是,這種感覺深深地吸引著我。
但老實說,我偶爾有一點點疲乏倦怠。這個月的幾乎每天,都要跟這群人處在一起一整天,一段時間後,大家是圓的或是方的、個性怎麼樣、處理事情態度,也多少有了解。
也許是我太在意別人怎麼看我,事情都會流傳,做得好的、做不好的大家都會知道,會看在眼裡。
我太擔心別人怎麼看我,所以才會覺得壓力大。
我還是想要看看自己的能耐到哪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