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暑假真是誤打誤撞的卻又不知不覺地踏入了電影產業。雖然實習看似小小一步,卻是我踏出舒適圈的大大一步。
雖然有很辛苦的部份,也有很新奇歡笑的部分,但更高興的是認識了很多很棒的人。這些很厲害的哥哥姊姊們,有著一股對電影、對影像的熱情,與他們交談,開啟了我對影像的另一層認識。
現在自己最大的課題是
認識自己
這是不管在哪個階段都很重要的事
不是單純瞭解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
要連優缺點都摸透
我是誰
我會什麼不會什麼
喜歡做什麼 不喜歡做什麼
做什麼我不需要花很大力氣就能做好
什麼我花很大力氣卻總是做不好
我的優點 我的缺點
我擅長的 以及不擅長
什麼是我試過 卻不適合我的
什麼是我的可能性 想做卻還沒嘗試的
我的可能性 是什麼
雖然現在還分不清楚到底值不值得,但你的努力大家是看得到的
好煩躁好煩躁好煩躁
沒有辦法專心
-------------------------------------------
很混亂的一篇,其實比較像是跟自己對話,我從沒交出這一篇,
我不知道該怎麼打結語,如何總結出這一個月的各種心情,如何看待拍電影這件事,
有太多細節可以被討論。
我知道我是不會後悔這個暑假被當花瓶放一個月又被當無薪勞工操勞一個月的,
但是它總要對我來說有改變什麼吧。
我不能確定又大聲的說我喜歡這樣的環境,但是我很喜歡在這裡遇到的某些人,
拍片真的可以認識很多人,這樣整整四十幾天的大家是共患難的,不管你喜不喜歡,都被緊緊的綁在一起的生命共同體,加速了互相認識的機會。
拍片有趣嗎?對第一次這麼接近拍片現場的我來說是有趣的,但不可否認的是同時也看到了很多業界或是拍片界該被詬病的事情。
我現在的記憶是零散的,這也是半年前的事情了。
不知道為什麼熬夜的深夜突然想起,就來整理一下好了。於是,夏天的熱度退去,冬天寒流來襲。不知道今年夏天,畢業後的我會在哪裡呢?
2017年1月12日 星期四
拍片實習日誌07
這是拍片的第三週
我的時間已經錯亂,整個過程好像太快又太慢,感覺我們才剛來不久,怎麼就只剩幾個禮拜暑假就要過完了。今天距離殺青還有23天,原來我們已經拍了兩個多禮拜了,已經過了一半了呀。
我們真的有變厲害嗎,還是只有學會怎麼訂便當呢?
燈光二助Q跟我說,不管是技術組還是製片組,就是要讓人考不倒你,當你發生什麼突發狀況都可以應付的時候,你就贏了,可以勝任這份工作了。我想,以後置換成其他工作也是如此吧。
燈光指導U哥在拍攝空檔對我們一群實習生說。「你們啊,真的要有滿腔的熱血再來做這行吧。那個血,要割下去噴出來都是熱的再來做。」邊說邊作勢比劃著割手腕。他們說,這行真的不是普通的累。
已經聽到好多大哥跟我們經驗甘苦談,說著這個產業比較不為人所見的一面。
「台灣『沒有』影視產業。」這次擔任側拍之一的阿文這樣跟我說。台灣的影視環境不好,保障影視業的制度還不夠完善,薪水低、工時又長,很多外國人要來台灣拍片,因為台灣人力成本低。
雖然跟其他的台灣電視連續劇、節目比起來,台灣拍電影已經算是比較有制度一點的、生活品質較好一點的,但跟算時間班數“八六六四”去算錢的廣告拍攝比還是差一截。很多人都跟我說,如果以後之的要走這行,不要留在台灣,市場太小、拍攝規模小、政府不夠重視....。
趕快學好英文,出國去。他們這麼說。
我為什麼會喜歡拍片的感覺?
因為很像在辦營隊時那種所有人患難與共、同甘共苦的感覺。辦營隊總是熱熱鬧鬧,大家在當下都全神貫注在一件事上,我就是喜歡這種一群人同心的感覺。然而,熱血轟轟鬧鬧的結束之後,回家總是會被那種歡騰後的寂靜席捲,大家雖然看似熱潮過後一陣子反差與失落極大。但總不能一直一直的辦宿營下去吧,太累人了。
辦過多次營隊之後漸漸習慣那種心情落差,但卻總是不太能接受最後這個結果:我們擁有的就只有過程,結果的產出只有你開心、我開心、大家開心,好,然後各自回家。簡而言之就是沒有一個實質的、可以被量化、可以留下的實體。辦一次還好,那是與大家歡樂的回憶,也可以從與人合作的過程中練自己;兩次三次之後,就會開始想,美好的回憶固然是珍貴的,但我的大學生活與力氣難道就要這樣全部花費在這個會隨時間消逝的活動上嗎?
而拍片這件事,好像正好滿足了營隊沒有辦法給我的那種期待:一群同心的人,共同創造出一個東西。雖然可能是因為這只是個實習,我還沒有工作壓力以及經濟壓力,未來也還不確定要不要走這一行,所以才會以如此輕鬆地角度看待這件事。但不可否認的是,這種感覺深深地吸引著我。
但老實說,我偶爾有一點點疲乏倦怠。這個月的幾乎每天,都要跟這群人處在一起一整天,一段時間後,大家是圓的或是方的、個性怎麼樣、處理事情態度,也多少有了解。
也許是我太在意別人怎麼看我,事情都會流傳,做得好的、做不好的大家都會知道,會看在眼裡。
我太擔心別人怎麼看我,所以才會覺得壓力大。
我還是想要看看自己的能耐到哪裡。
我的時間已經錯亂,整個過程好像太快又太慢,感覺我們才剛來不久,怎麼就只剩幾個禮拜暑假就要過完了。今天距離殺青還有23天,原來我們已經拍了兩個多禮拜了,已經過了一半了呀。
我們真的有變厲害嗎,還是只有學會怎麼訂便當呢?
燈光二助Q跟我說,不管是技術組還是製片組,就是要讓人考不倒你,當你發生什麼突發狀況都可以應付的時候,你就贏了,可以勝任這份工作了。我想,以後置換成其他工作也是如此吧。
燈光指導U哥在拍攝空檔對我們一群實習生說。「你們啊,真的要有滿腔的熱血再來做這行吧。那個血,要割下去噴出來都是熱的再來做。」邊說邊作勢比劃著割手腕。他們說,這行真的不是普通的累。
已經聽到好多大哥跟我們經驗甘苦談,說著這個產業比較不為人所見的一面。
「台灣『沒有』影視產業。」這次擔任側拍之一的阿文這樣跟我說。台灣的影視環境不好,保障影視業的制度還不夠完善,薪水低、工時又長,很多外國人要來台灣拍片,因為台灣人力成本低。
雖然跟其他的台灣電視連續劇、節目比起來,台灣拍電影已經算是比較有制度一點的、生活品質較好一點的,但跟算時間班數“八六六四”去算錢的廣告拍攝比還是差一截。很多人都跟我說,如果以後之的要走這行,不要留在台灣,市場太小、拍攝規模小、政府不夠重視....。
趕快學好英文,出國去。他們這麼說。
我為什麼會喜歡拍片的感覺?
因為很像在辦營隊時那種所有人患難與共、同甘共苦的感覺。辦營隊總是熱熱鬧鬧,大家在當下都全神貫注在一件事上,我就是喜歡這種一群人同心的感覺。然而,熱血轟轟鬧鬧的結束之後,回家總是會被那種歡騰後的寂靜席捲,大家雖然看似熱潮過後一陣子反差與失落極大。但總不能一直一直的辦宿營下去吧,太累人了。
辦過多次營隊之後漸漸習慣那種心情落差,但卻總是不太能接受最後這個結果:我們擁有的就只有過程,結果的產出只有你開心、我開心、大家開心,好,然後各自回家。簡而言之就是沒有一個實質的、可以被量化、可以留下的實體。辦一次還好,那是與大家歡樂的回憶,也可以從與人合作的過程中練自己;兩次三次之後,就會開始想,美好的回憶固然是珍貴的,但我的大學生活與力氣難道就要這樣全部花費在這個會隨時間消逝的活動上嗎?
而拍片這件事,好像正好滿足了營隊沒有辦法給我的那種期待:一群同心的人,共同創造出一個東西。雖然可能是因為這只是個實習,我還沒有工作壓力以及經濟壓力,未來也還不確定要不要走這一行,所以才會以如此輕鬆地角度看待這件事。但不可否認的是,這種感覺深深地吸引著我。
但老實說,我偶爾有一點點疲乏倦怠。這個月的幾乎每天,都要跟這群人處在一起一整天,一段時間後,大家是圓的或是方的、個性怎麼樣、處理事情態度,也多少有了解。
也許是我太在意別人怎麼看我,事情都會流傳,做得好的、做不好的大家都會知道,會看在眼裡。
我太擔心別人怎麼看我,所以才會覺得壓力大。
我還是想要看看自己的能耐到哪裡。
拍片實習日誌06
開拍第二週,很多事做起來開始得心應手,不再手忙腳亂。我們每個人身上都用束帶掛了一綑大力膠、自備奇異筆,搬一箱箱的水和便當都沒問題的。已經習慣早出晚歸的生活,平均來說,這樣的作息還算健康,每天很早起床,晚上到家就立刻倒頭就睡,連熬夜的力氣都沒有。
我們從擋車與路人溝通,到每天如何採買整個劇組六七十人的便當又須顧及不同口味需求與常常變出花樣;從如何每換一個地點就擺出讓人一目了然的垃圾分類垃圾袋,到處理大數目的拍攝經費報帳文件,全都接觸到了。最瑣碎卻也包羅萬象的事務都落在我們製片組身上,卻也能讓我們從這些小細節看到整部電影的不同面向。
雖然在拍攝過程中常常會有意料之外的事發生,但我們也慢慢學到,只要有準備就不怕萬一。各種突發狀況都訓練我們處理事情的反應能力,這絕對是學校學不到的,這些事看似基礎卻有學問在裡面。
拍片大家很容易熟,因為一起上山下海一起早起一起熬夜一起拼命,簡單來說就是同甘共苦。 跟各組別的大哥聊天、在拍攝現場仔細觀察,開始整個拍片流程的輪廓漸漸在腦海中形成,劇組的人也都很好,只要你敢問,大家其實都很願意教的。你只要肯學、認真,這個領域的前輩都是很願意拉你一把的。
製片助理Benson以前是做美術組的,他跟我說,當製片助理不用一定要有本科系經驗或是特長,只要反應快,肯吃苦耐勞,其實都可以做。
燈光組的杰哥說,拍片雖然辛苦、要花很多時間,但是也是自己選擇的一種生活方式,有時候可以深入很多台灣沒什麼人去的秘密基地,也是一種拍片額外的情趣吧。
閒聊之餘最常被問的問題,設計系的怎麼會來製片組呢?
我的專業是什麼呢?我在這裡做什麼?我真的有這麼喜歡電影嗎?
我們拍攝時候遇到最多路人的反應是:哇,現在這裡來這麼多人做什麼?看到這樣的場面才知道電影的拍攝背後需要這麼多人。老實說,我以前也不知道。又不是每天都可以遇到電影正在拍攝。
你花幾百塊舒服的坐在電影院裡兩個小時,吃完爆米花看完拍拍屁股就走,走出電影院下的唯一評論是:恩,那女主角還蠻美的。結束,開始想等一下要去哪裡逛街,這部片不再與你有關,因為你不知道電影是怎麼拍出來的。如果你知道,你絕對會在電影院裡坐到最後,把工作人員名單看完,就算對電影界不了解、不懂運鏡與電影美術也沒關係,這是一種尊重與致敬。
每部電影從策劃到上映,牽涉到的工作人員絕對超過一百個。不管是得了多項國際影展大獎的電影,還是被大家撻伐到底的世紀大爛片,都大批劇組人員血汗換來的。
我們從擋車與路人溝通,到每天如何採買整個劇組六七十人的便當又須顧及不同口味需求與常常變出花樣;從如何每換一個地點就擺出讓人一目了然的垃圾分類垃圾袋,到處理大數目的拍攝經費報帳文件,全都接觸到了。最瑣碎卻也包羅萬象的事務都落在我們製片組身上,卻也能讓我們從這些小細節看到整部電影的不同面向。
雖然在拍攝過程中常常會有意料之外的事發生,但我們也慢慢學到,只要有準備就不怕萬一。各種突發狀況都訓練我們處理事情的反應能力,這絕對是學校學不到的,這些事看似基礎卻有學問在裡面。
拍片大家很容易熟,因為一起上山下海一起早起一起熬夜一起拼命,簡單來說就是同甘共苦。 跟各組別的大哥聊天、在拍攝現場仔細觀察,開始整個拍片流程的輪廓漸漸在腦海中形成,劇組的人也都很好,只要你敢問,大家其實都很願意教的。你只要肯學、認真,這個領域的前輩都是很願意拉你一把的。
製片助理Benson以前是做美術組的,他跟我說,當製片助理不用一定要有本科系經驗或是特長,只要反應快,肯吃苦耐勞,其實都可以做。
燈光組的杰哥說,拍片雖然辛苦、要花很多時間,但是也是自己選擇的一種生活方式,有時候可以深入很多台灣沒什麼人去的秘密基地,也是一種拍片額外的情趣吧。
閒聊之餘最常被問的問題,設計系的怎麼會來製片組呢?
我的專業是什麼呢?我在這裡做什麼?我真的有這麼喜歡電影嗎?
我們拍攝時候遇到最多路人的反應是:哇,現在這裡來這麼多人做什麼?看到這樣的場面才知道電影的拍攝背後需要這麼多人。老實說,我以前也不知道。又不是每天都可以遇到電影正在拍攝。
你花幾百塊舒服的坐在電影院裡兩個小時,吃完爆米花看完拍拍屁股就走,走出電影院下的唯一評論是:恩,那女主角還蠻美的。結束,開始想等一下要去哪裡逛街,這部片不再與你有關,因為你不知道電影是怎麼拍出來的。如果你知道,你絕對會在電影院裡坐到最後,把工作人員名單看完,就算對電影界不了解、不懂運鏡與電影美術也沒關係,這是一種尊重與致敬。
每部電影從策劃到上映,牽涉到的工作人員絕對超過一百個。不管是得了多項國際影展大獎的電影,還是被大家撻伐到底的世紀大爛片,都大批劇組人員血汗換來的。
拍片實習日誌05
開拍了!開拍一週只能說我真的好興奮啊!
第一天便馬上驗證之前聽到幾句話:
製片組總是最早到,最晚離開的組別。這週每天都充實的可怕,我們是可以說是“昭五晚九”。
每天都起大早看日出,因為集合時間多半是四五點,六點集合已經算是很晚的了。每天收工結束回到位於東區精華地段的東區時都覺得很不真實,看著五光十色的街道、正值青春歲月的年輕人三三兩兩有說有笑漫步在巷弄,他們的夜晚才剛要開始呢,而我們已經累得不成人形,躺下來就可以馬上睡著。而被耗盡體力之後要趕快回去睡覺,因為再過幾個小時之後馬上又要去公司集合開始新的一個拍攝日。
我突然感覺有了辦三次社團以及系上宿營的經驗,真是非常受用。
我們做的工作很像是辦營隊時所謂生機組、生活組的工作,準備三餐、收垃圾、水跟飲料點心的供給,以及一些雜事,例如在街道巷弄拍攝時要幫忙擋路上的車,以免影響拍攝。我們整天在這些工作,是吃力不討好的,卻是整個劇組得以營運的重要關鍵。我在開拍以前都在想,到底誰會想要做製片這種吃力不討好辛苦又不會被看到的工作呀,後來才漸漸感受到,就算製片處理的是關於生活方面瑣碎的事,也是要對電影抱持著很大的熱情才做得下去,不是隨便的普通人都可以做到的。
星期三晚上拍攝結束回公司後,其他實習生大部分都走了,我跟Leo還有其他的製片助理一起在整理製片卡車(是一台製片組專門裝器材的卡車,上面有瓶裝水、桌椅、垃圾袋、衛生紙、清潔用具等等,每到一個拍攝地點就要把大家需要用的東西搬下來放),大家整理得滿頭大汗,但是把東西放到適合的位置以便之後好找、把箱子貼上標籤以便分類,還有刪減一些從開拍到現在幾乎都沒用到的東西。結果後來執行製片康康發現我們還在整理就念了助理一頓,說怎麼讓實習生留到這麼晚,並且把我們趕回家了。回家的路上我在想,對耶我們就只是個實習生,連助理都不是,到底是什麼讓我們這樣,任勞任怨,甘願留下來,堅持想把事情做完呢?我覺得不管如何,儘管只是來這裡短短一個暑假,不管會是如何辛苦,我們是要謙卑地學習的,而最重要的事總是藏在細節裡,所以要仔仔細細地把每件事做好也是一種態度。
什麼樣的工作會讓你有成就感呢?是你處於那個地方時,感覺到自己是被需要的。
這幾天有很多有成就感的事,一件小小的事也可以讓人很開心,例如:拍攝第二天出外景我們在擺放早餐時,副導優介來拿瓶裝水,問我們有沒有麥克筆可以做記號,我馬上從胸前的名牌背後拿出一直掛著的麥克筆給她,然後她就笑著對我說:謝啦,很專業喔。被副導說專業我真得開心得要命啊!雖然只是小小的事。
我想這就是答案吧。我覺得重點是,儘管我們是實習生,也要努力做好所有的事,雖然拍片很累啊可是也看到很多拍片的不同面向。我們雖然像旁觀者,但聽聽劇組的大家在說什麼、拍片之中可能會遇到什麼樣的問題,張大眼睛及耳朵,努力像海綿一樣吸收,我相信會有很多收穫的。
一部電影的拍攝,背後需要很多很多的人一同去完成的(花很多很多的時間,以及金錢)。
像是溝通以及處理事情的方式很重要。好的溝通可以減少衝突,尤其是在這樣一個六七十人的劇組,人多、資訊傳達不良就容易產生誤會。
在東區拍攝的那天,剛好有機會有這個榮幸可以跟監製的耿瑜姐一起走去拍片現場。中間小聊了一下,原來她以前也讀輔大的,是德文系的,在大三的實習時進了導演組,然後從此踏入這個領域。
結果這段路途,竟然變成了我的一個機會。耿瑜姐問:喔所以你是學平面設計的吧,我這最近有一份簡報要做,你願不願意禮拜六晚上來做ppt呢?於是,於是!我就莫名其妙地得到了一個累斃了但是又被匝匝實實地上了一堂設計課的晚上。那晚我與耿瑜姐還有川哥一起做ppt,我的筆電接著會議室的液晶電視,我一邊操作,一面討論(應該說我一面被教比較恰當),三個人就坐在那到四點才離開公司。
我後來才知道這是要拿去大陸提報跟資方提報的簡報,他們都是老師輩的了,不,川哥根本就已經是老師的老師輩的,他們竟然有這耐性這樣條ppt條到大半夜。但也能從這裡看出他們的要求是很高的,畢竟是要商業用的。這真是一個神奇的夜晚,回到家要睡覺的時候都還在偷笑。
記得學期末商業影片的最後一堂課時,陳普老師說:「這個暑假希望你們可以走出舒適圈,去接觸沒接觸過的領域,會有很不一樣的收穫的。」不是叫我們好好埋頭想畢製,也不是要我們如何精進自己的設計能力,他只希望我們走出舒適圈,聽起來就是這麼簡單。
事實上,我在得知錄取這個實習時考慮了很多,猶豫了整整三天,最後推掉了另一個有支薪的設計實習生,跑來當這個聽說會忙到爆的電影劇組實習。開始實習後,心中常反反覆覆的問自己,這樣一個暑假會不會後悔呢?少了一個設計方面的實習經驗會不會成為我的弱勢呢?
開拍後,我才慢慢理解到,不一樣的經驗才是自己的優勢呀!
----------------------------------------------
我記得開拍第一天我雖然好累卻很開心,一切都是新鮮的,
我那時候想著,今天我絕對就可以打到一千字的心得了,心得滿滿。
第一天便馬上驗證之前聽到幾句話:
製片組總是最早到,最晚離開的組別。這週每天都充實的可怕,我們是可以說是“昭五晚九”。
每天都起大早看日出,因為集合時間多半是四五點,六點集合已經算是很晚的了。每天收工結束回到位於東區精華地段的東區時都覺得很不真實,看著五光十色的街道、正值青春歲月的年輕人三三兩兩有說有笑漫步在巷弄,他們的夜晚才剛要開始呢,而我們已經累得不成人形,躺下來就可以馬上睡著。而被耗盡體力之後要趕快回去睡覺,因為再過幾個小時之後馬上又要去公司集合開始新的一個拍攝日。
我突然感覺有了辦三次社團以及系上宿營的經驗,真是非常受用。
我們做的工作很像是辦營隊時所謂生機組、生活組的工作,準備三餐、收垃圾、水跟飲料點心的供給,以及一些雜事,例如在街道巷弄拍攝時要幫忙擋路上的車,以免影響拍攝。我們整天在這些工作,是吃力不討好的,卻是整個劇組得以營運的重要關鍵。我在開拍以前都在想,到底誰會想要做製片這種吃力不討好辛苦又不會被看到的工作呀,後來才漸漸感受到,就算製片處理的是關於生活方面瑣碎的事,也是要對電影抱持著很大的熱情才做得下去,不是隨便的普通人都可以做到的。
星期三晚上拍攝結束回公司後,其他實習生大部分都走了,我跟Leo還有其他的製片助理一起在整理製片卡車(是一台製片組專門裝器材的卡車,上面有瓶裝水、桌椅、垃圾袋、衛生紙、清潔用具等等,每到一個拍攝地點就要把大家需要用的東西搬下來放),大家整理得滿頭大汗,但是把東西放到適合的位置以便之後好找、把箱子貼上標籤以便分類,還有刪減一些從開拍到現在幾乎都沒用到的東西。結果後來執行製片康康發現我們還在整理就念了助理一頓,說怎麼讓實習生留到這麼晚,並且把我們趕回家了。回家的路上我在想,對耶我們就只是個實習生,連助理都不是,到底是什麼讓我們這樣,任勞任怨,甘願留下來,堅持想把事情做完呢?我覺得不管如何,儘管只是來這裡短短一個暑假,不管會是如何辛苦,我們是要謙卑地學習的,而最重要的事總是藏在細節裡,所以要仔仔細細地把每件事做好也是一種態度。
什麼樣的工作會讓你有成就感呢?是你處於那個地方時,感覺到自己是被需要的。
這幾天有很多有成就感的事,一件小小的事也可以讓人很開心,例如:拍攝第二天出外景我們在擺放早餐時,副導優介來拿瓶裝水,問我們有沒有麥克筆可以做記號,我馬上從胸前的名牌背後拿出一直掛著的麥克筆給她,然後她就笑著對我說:謝啦,很專業喔。被副導說專業我真得開心得要命啊!雖然只是小小的事。
我想這就是答案吧。我覺得重點是,儘管我們是實習生,也要努力做好所有的事,雖然拍片很累啊可是也看到很多拍片的不同面向。我們雖然像旁觀者,但聽聽劇組的大家在說什麼、拍片之中可能會遇到什麼樣的問題,張大眼睛及耳朵,努力像海綿一樣吸收,我相信會有很多收穫的。
一部電影的拍攝,背後需要很多很多的人一同去完成的(花很多很多的時間,以及金錢)。
像是溝通以及處理事情的方式很重要。好的溝通可以減少衝突,尤其是在這樣一個六七十人的劇組,人多、資訊傳達不良就容易產生誤會。
在東區拍攝的那天,剛好有機會有這個榮幸可以跟監製的耿瑜姐一起走去拍片現場。中間小聊了一下,原來她以前也讀輔大的,是德文系的,在大三的實習時進了導演組,然後從此踏入這個領域。
結果這段路途,竟然變成了我的一個機會。耿瑜姐問:喔所以你是學平面設計的吧,我這最近有一份簡報要做,你願不願意禮拜六晚上來做ppt呢?於是,於是!我就莫名其妙地得到了一個累斃了但是又被匝匝實實地上了一堂設計課的晚上。那晚我與耿瑜姐還有川哥一起做ppt,我的筆電接著會議室的液晶電視,我一邊操作,一面討論(應該說我一面被教比較恰當),三個人就坐在那到四點才離開公司。
我後來才知道這是要拿去大陸提報跟資方提報的簡報,他們都是老師輩的了,不,川哥根本就已經是老師的老師輩的,他們竟然有這耐性這樣條ppt條到大半夜。但也能從這裡看出他們的要求是很高的,畢竟是要商業用的。這真是一個神奇的夜晚,回到家要睡覺的時候都還在偷笑。
記得學期末商業影片的最後一堂課時,陳普老師說:「這個暑假希望你們可以走出舒適圈,去接觸沒接觸過的領域,會有很不一樣的收穫的。」不是叫我們好好埋頭想畢製,也不是要我們如何精進自己的設計能力,他只希望我們走出舒適圈,聽起來就是這麼簡單。
事實上,我在得知錄取這個實習時考慮了很多,猶豫了整整三天,最後推掉了另一個有支薪的設計實習生,跑來當這個聽說會忙到爆的電影劇組實習。開始實習後,心中常反反覆覆的問自己,這樣一個暑假會不會後悔呢?少了一個設計方面的實習經驗會不會成為我的弱勢呢?
開拍後,我才慢慢理解到,不一樣的經驗才是自己的優勢呀!
----------------------------------------------
我記得開拍第一天我雖然好累卻很開心,一切都是新鮮的,
我那時候想著,今天我絕對就可以打到一千字的心得了,心得滿滿。
拍片實習日誌04
第四週的統整
我最近上班前都很不想去,因為我覺得我沒什麼用,是取代性很高的跑腿小妹、整天去搜集資料就好,做這些什麼人都可以做得簡單事。
下班後,在搭捷運回去的路上,跟著魚貫的東區上班族,漫進了捷運車廂。一樣的死魚臉,一樣的疲憊感。他們喜歡自己現在在做的事嗎?還是只是一份工作,為了養活自己養活別人、為了錢的工作?
今天其實實質上沒做了什麼大事,讓人有點沮喪,我想要好好做些什麼事,就算我是沒有領薪水的實習生,我也想要做點真真切切的事,就算會忙到昏天黑地我也甘願。原本開始後悔放棄另一個數位媒體方面的設計事務所選這個實習了(他還有所謂的車馬費!),但回想三個禮拜前的我,從對拍片大小事都一竅不通到現在(雖然也沒有說多瞭解),才覺得自己也是有些許的改變,以一個半旁觀者的角度,默默的觀察整個劇組在拍片前的準備期。來這裡就是完全直接接觸這些東西了,不懂就問,不懂的東西太多的時候就睜大眼睛還有耳朵,仔細觀察,趁這樣的機會努力吸收。我想,死要面子的待在那裡默不吭聲不問問題的話,也太枉費我們每天混在這一群有很多經驗很厲害的人裡了,也太浪費這個難得的暑假了,人生的最後一個暑假。說實在的,也是打著自己是非本科的實習生,很多關於技術方面不懂的就直接厚臉皮的問了,這裡的一切對我來說都是新的東西,我根本就是最菜的吧。不過,也就是在這樣幾乎如白紙的基礎上,才能最虛心地去學習啊。我也是幸運的,不然也是怎麼會有這樣的機會這麼容易就進入一個劇組呢,而且又是這麼剛好在暑假期間開拍的電影。
對於下個禮拜就要開拍,是既緊張又期待,到底會是怎麼樣的情形呢,會很累嗎?會很有趣嗎?
拍片實習日誌03
0719
志有不同,因為來了這裡所以知道自己以後應該是不會想當製片。
不是說這邊不好,這是個很好的工作環境,我也喜歡當幕後工作人員更甚於台前亮眼的演員,我不喜歡一直與人交涉,不喜歡講場面話。製片的工作,就是調和以及處理好所有瑣碎繁雜的、除了電影藝術以外的事,至少就我到目前為止的理解是這樣認為的。我知道自己的個性,在這裡總有一天我會疲於應付人群。
是的,在什麼位置就要做好什麼樣的事,不管你喜不喜歡。今天我是個製片組實習生我就該做好身為製片組的樣子。我需要非常有禮貌的應對進退、道歉、注意每個我該打掃的細節。
每個人獲得成就感的來源都大不相同,但我知道基本上,你位於一個適合自己的位子,就能讓你感覺自己不是’’沒用的’'。而在製片組實習,像是在一個全新的領域開始,讓我有一種全部打掉重來的感覺。
0727
實習
我每次去實習前都很不想去
因為我覺得我沒什麼用
是取代性很高的跑腿小妹
下班後
常常在搭捷運回去的路上
跟著魚貫的東區上班族
漫進了捷運車廂 一樣的死魚臉
一樣的疲憊感
儘管今天其實實質上
沒做了什麼大事
某天下班,我跟同為實習生的J一起擠上捷運,在短短的兩站間聊起製片這個職位。
J之前在拍片的分工裡都是擔任製片助理或是製片的角色。她說,製片就是這樣啊,處理生活的事零零碎碎的。處理這些事的成果是別人看不出來的,不像美術組可以說,看,佈景道具是我做的;而燈光可以說,看,這光線是我處理的。製片組的工作成果在一部電影裡是無法直接被看到的,但所有人的生活起居、大家的吃飯睡覺全都靠他們了。
沒有這群人默默的處理這些事,電影也拍不起來。
她說曾有朋友問她為何會想要當製片,做這些事真的沒什麼成就感,J邊說一邊有點茫然地望向黑黑的捷運窗外。「但是當你看到劇組每個人在疲憊的拍攝與討論後開心地吃著你訂的便當,露出滿足的表情,這樣就夠了。」她轉向我,露出一個肯定的微笑。「對,我知道我現在在做什麼」他的表情是這樣跟我說的。
但是我也許就沒有那麼確定了。
後面是交實習報告的反省正向思考版:
不是說這邊不好,工作室是個很好的工作環境,老闆人很好,工作氣氛也都很好,大家都很和氣,完全沒有辦公室勾心鬥角的那種情節。
每個人獲得成就感的來源都大不相同,但我知道基本上,你位於一個適合自己的位子,就能讓你感覺自己不是”沒有用的”。而在製片組實習,像是在一個全新的領域開始,讓我有一種全部打掉重來的感覺。也許就是因為前三年學的在這裡幾乎都用不到,唯一相通的大概是對畫面、事務美感的要求吧,難免有些挫折,有一點“我在這裡什麼都不是”的感覺。但,是的,在什麼位置就要做好什麼樣的事,今天我是個製片組實習生我就該做好身為製片組的樣子。
為什麼我會覺得挫折呢,因為我覺得我有時候太溫吞,處理事情也不夠細心,反應還不夠快。在這裡不是看你的layout怎麼排、色彩怎麼設計,而是你的臨場反應、你的應對是否合宜。跟設計無關,跟課業無關,成績怎麼樣不重要,只有你當下的表現才是重點。我想,如何應對進退、如何張羅食物器材、如何處理好這些瑣碎的事,這些事雖然乍看似乎無趣,但也是有重要的學問在裡面,這也是我該在這次的實習學會的吧。
我知道為什麼我會對畢業這件事產生恐懼了,我感覺到自己還有很多不足要學習,這也是讓人真的還不想離開學校的原因之一,學生總是有很多犯錯的機會,沒關係啊,錯了沒關係你還是學生而已。
而畢業代表要出社會了,一個沒有標準答案以及成績的地方。你必須是全面性的。與人合作溝通很重要,自己埋頭苦幹做事情是不行的。雖然以前在社團有不少跟別人的合作經驗,但面對出社會工作上的壓力還是不一樣的。在工作上,契約上白紙黑字地寫著這部分是你的責任,那它從頭到尾都會是你負責,你的責任了。出了社會之後,一點點小事都能被放大檢視,因為那已經完完全全是你的責任。
而我該去學習如何承擔這些責任,讓自己成為可以承擔責任的人,成為別人可以把責任交付給你的人。
拍片實習日誌02
02
實習日誌 7/19(二)
day5
我今天也很努力的打掃廁所,可是還是被嘟嘟檢查打掃環境的找去,說燒精油的水放得不夠、垃圾桶的垃圾袋不要露出來等等。
“這是我們工作室的共同美學”,C姊是這樣說的。
我想,對於一個每天至少都要開兩場三人以上會議(有時甚至二十幾人)、從董事長到實習生都是用同一間廁所的工作室來說,維護門面、保持廁所清潔,以及維持桌面整潔一定是很重要的事吧。可以不用到一塵不染,但是至少不要看起來不整潔。
這禮拜其中一天比較特別的是,下午三點的時候有我們電影的投資人來訪。我們從兩點半就開始忙著準備茶點,製片M還叫製片助理再去買一些麵包回來,讓大家開會的時候吃,稍微高級一點的排場,有別於平常的餅乾小點心。
三點多他們才來,這位投資人看起來就是個大老闆,他們都李總李總的叫他,畢恭畢敬的,後來赫然發現一直站在門口的黑衣人好像是保鑣?!他們開了一個下午的會那個人都沒有坐下來。
公司的門面
雖然他們都沒有講的很明白,但是感覺得出來他們很在意體不體面這件事。其實愛面子也沒錯,我想,對於一個每天至少都要開兩場三人以上會議(有時甚至二十幾人)、從董事長到實習生都是用同一間廁所的工作室來說,維護門面、保持廁所清潔,以及維持桌面整潔一定是很重要的事吧。可以不用到一塵不染,但是至少不要看起來不整潔。維持這樣整潔的樣子也是讓公司看起來專業的重要原因之一吧。
------------------------------------------------
這其實是比較貼近真實的版本。
這是我直接打出來的版本,而交出去的當然都經過修飾。
拍片實習日誌01
01
實習日誌 7/4
day1
實習報到的第一天
我們早早八點半就從學校出發了,因為怕路上塞車或是有什麼突發狀況。
到了那邊發現在門口有跟我們一樣看起來是在等待的學生,原來他們也是要去同個工作室的實習生呀。將近十點的時候,我們大家就一起進入工作室。
工作室位於東區的精華地段,就在捷運忠孝敦化一號出口出來隔一條巷子就是了。蠻神秘的被圍在圍牆裡像是一個小小社區,裡面大概有三棟五六層樓高的建築緊密地貼在一起,工作室包了其中一棟建築的一樓,空間還不小。工作室內部裝潢是用水泥構成,再加上很多落地窗及玻璃門,有設計感但又不會讓你感覺在裡面很拘束。
工作室裡大概有將近十個人在裡面,負責人M把我們帶到旁邊的大房間裡(是一個空曠的房間有很多桌椅圍繞在牆邊,說是演員試鏡的地方),開始跟我們講解與介紹實習生的工作型態:
整部電影的拍攝時間大約為8/1-9/12。
原開鏡時間為7/20,但因為一些緣故要延到八月初,在那之前我們都是以正常上下班時間,並且以一天兩個人的輪班方式來實習。(因為如果一次全部實習生一起來,他們也不太好分配事情)。
實習生共有八個,分別來自兩個學校,我們學校的有三個,與台南的有五個學生,其中兩個是大二升大三的樣子,其他的也是跟我們一樣是三升四。
除了兩個實習生自願去美術組之外,其餘的實習生都進入製片組幫忙。
實習日誌 7/06(三)day2
今天是我第一天正式上班,我的partner是J,跟我們同年級,她家住桃園,七月都是通車來上班。我蠻喜歡她的,他感覺是個認真負責的人,雖然還沒有很熟,但我覺得我們應該可以相處得很好的。
一早來,會計A姐就跟我們介紹了每天早上必須做的打掃工作與細節
這裡有許多關於環境的小小規則:一般桌面用藍色抹布而吧檯用黃色抹布;
關於打掃這件事
第一天正式上班的第一個工作是掃廁所。
其實我從國小到現在,不知道是巧合還是什麼,經過各個時期的打掃工作都從來沒有被分配到打掃廁所。我從沒有排斥這件事,但就是沒有掃過公用的廁所。所以當我知道我之後實習的每一天要從掃廁所開始的時候,其實是有點期待的。
「早該了吧。」
早該輪到我來掃廁所了吧,是時候來看看我與廁所會迸出什麼樣的火花了!
我想著,身為一個實習生,我現在要忙的事好像也沒那麼多,不如就把這樣小小的事做到最好。不,這件事一點也不小,這是工作室的每個人每天要使用好幾次的廁所,大家就靠這間廁所了,而今天,這間廁所的維護就靠我了!所以我要努力地掃,給大家一個亮晶晶又舒適的廁所!
雖然有雄心大志想要讓亮晶晶,但由於經驗值不足,在我掃完回到座位之後不久,製片助理D檢查完我的打掃區域之後就把我找回去廁所。
他很用心的又再教我一遍該注意哪些細節,從擦鏡子到拖地他都非常有耐心的親自示範。
「垃圾桶上面怎麼還有一小片衛生紙屑呢?」「點精油的水要再多一點,不然一下就會燒乾了。」嘟嘟的每一句話都是提醒,但一點都沒有擺架子,也沒有不耐煩,完全散發出一種“你不會,沒關係,只要你願意學我都可以教給你”的感覺。他蹲在馬桶邊仔細地用抹布把它裡裡外外擦了一遍,站在旁邊的我都要不好意思了,與他相較之下,我剛剛的“打掃”根本就不算打掃。
我沒想到,要真正掃得乾淨需要這麼貼近它。這才是真正用心的,最虛心的打掃吧。
--------------------------------------------------
那時候為了要交實習報告,所以才打這些,才會有這些紀錄,
雖然剛開始很像流水帳(可能也是因為七月真的沒做什麼),
沒想到後來越打越起勁,還好要交報告,不然一個暑假的想法轉變,一個暑假的murmur,可能都只存在於當下,隨著夏天的進入秋天的熱度一併消失。
實習日誌 7/4
day1
實習報到的第一天
我們早早八點半就從學校出發了,因為怕路上塞車或是有什麼突發狀況。
到了那邊發現在門口有跟我們一樣看起來是在等待的學生,原來他們也是要去同個工作室的實習生呀。將近十點的時候,我們大家就一起進入工作室。
工作室位於東區的精華地段,就在捷運忠孝敦化一號出口出來隔一條巷子就是了。蠻神秘的被圍在圍牆裡像是一個小小社區,裡面大概有三棟五六層樓高的建築緊密地貼在一起,工作室包了其中一棟建築的一樓,空間還不小。工作室內部裝潢是用水泥構成,再加上很多落地窗及玻璃門,有設計感但又不會讓你感覺在裡面很拘束。
工作室裡大概有將近十個人在裡面,負責人M把我們帶到旁邊的大房間裡(是一個空曠的房間有很多桌椅圍繞在牆邊,說是演員試鏡的地方),開始跟我們講解與介紹實習生的工作型態:
整部電影的拍攝時間大約為8/1-9/12。
原開鏡時間為7/20,但因為一些緣故要延到八月初,在那之前我們都是以正常上下班時間,並且以一天兩個人的輪班方式來實習。(因為如果一次全部實習生一起來,他們也不太好分配事情)。
實習生共有八個,分別來自兩個學校,我們學校的有三個,與台南的有五個學生,其中兩個是大二升大三的樣子,其他的也是跟我們一樣是三升四。
除了兩個實習生自願去美術組之外,其餘的實習生都進入製片組幫忙。
實習日誌 7/06(三)day2
今天是我第一天正式上班,我的partner是J,跟我們同年級,她家住桃園,七月都是通車來上班。我蠻喜歡她的,他感覺是個認真負責的人,雖然還沒有很熟,但我覺得我們應該可以相處得很好的。
一早來,會計A姐就跟我們介紹了每天早上必須做的打掃工作與細節
這裡有許多關於環境的小小規則:一般桌面用藍色抹布而吧檯用黃色抹布;
關於打掃這件事
第一天正式上班的第一個工作是掃廁所。
其實我從國小到現在,不知道是巧合還是什麼,經過各個時期的打掃工作都從來沒有被分配到打掃廁所。我從沒有排斥這件事,但就是沒有掃過公用的廁所。所以當我知道我之後實習的每一天要從掃廁所開始的時候,其實是有點期待的。
「早該了吧。」
早該輪到我來掃廁所了吧,是時候來看看我與廁所會迸出什麼樣的火花了!
我想著,身為一個實習生,我現在要忙的事好像也沒那麼多,不如就把這樣小小的事做到最好。不,這件事一點也不小,這是工作室的每個人每天要使用好幾次的廁所,大家就靠這間廁所了,而今天,這間廁所的維護就靠我了!所以我要努力地掃,給大家一個亮晶晶又舒適的廁所!
雖然有雄心大志想要讓亮晶晶,但由於經驗值不足,在我掃完回到座位之後不久,製片助理D檢查完我的打掃區域之後就把我找回去廁所。
他很用心的又再教我一遍該注意哪些細節,從擦鏡子到拖地他都非常有耐心的親自示範。
「垃圾桶上面怎麼還有一小片衛生紙屑呢?」「點精油的水要再多一點,不然一下就會燒乾了。」嘟嘟的每一句話都是提醒,但一點都沒有擺架子,也沒有不耐煩,完全散發出一種“你不會,沒關係,只要你願意學我都可以教給你”的感覺。他蹲在馬桶邊仔細地用抹布把它裡裡外外擦了一遍,站在旁邊的我都要不好意思了,與他相較之下,我剛剛的“打掃”根本就不算打掃。
我沒想到,要真正掃得乾淨需要這麼貼近它。這才是真正用心的,最虛心的打掃吧。
倒茶水
這個禮拜,我們其實沒做什麼特別重大的事。主要是清理環境,以及學習如何準備茶點。
工作室每天都有好幾個會要開,不同組別的人來來去去。早上是美術會議,下午是技術會議,一批人走了,沒多久又換下一批來。半開放的會議室,幾乎一整天都有人在裡面討論開會。而身為製片組實習生的我們,就要負責準備泡咖啡及準備茶點來招待以及收拾。
這個禮拜,好像有點悠閒,除了研究劇本以及準備茶點外就沒什麼別的事了,但很多時候都是戰戰兢兢的怕做錯事,我知道我要學習的可多了。
--------------------------------------------------
那時候為了要交實習報告,所以才打這些,才會有這些紀錄,
雖然剛開始很像流水帳(可能也是因為七月真的沒做什麼),
沒想到後來越打越起勁,還好要交報告,不然一個暑假的想法轉變,一個暑假的murmur,可能都只存在於當下,隨著夏天的進入秋天的熱度一併消失。
訂閱:
文章 (Atom)
-
我們在追求什麼? 你在做什麼將會成就明天的你 :就算不是在前往目標的路上,也會是朝著目標前進的 目標或是未來, 任何 重要的不是你現在身處何處, 也不是你的身分地位, 更不是你有什麼樣的物質生活。 重點是現在 what time is it ? 現...
-
02 實習日誌 7/19(二) day5 我今天也很努力的打掃廁所,可是還是被嘟嘟檢查打掃環境的找去,說燒精油的水放得不夠、垃圾桶的垃圾袋不要露出來等等。 “這是我們工作室的共同美學”,C姊是這樣說的。 我想,對於一個每天至少都要開兩場三人以上會議(有時甚至二十幾人...